收藏本站 | 设为首页
行业动态

成都首轮集中土拍地房比近0.7,电建、德商、人居拔得头筹

日期:2021/6/15 13:40:00  阅读:451次

导 读 

  纵观成都首次集中出让,称得上是“群雄逐鹿”,超七成地块触及最高限价,本土房企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
  ◎  作者 / 谢杨春 吴嘉茗

  40宗含宅地共成交近355亿元,其中超七成地块触及最高限价

  地房比达到0.7,自持租赁住宅比例高缩减盈利空间、更考验运营能力

  本土房企成为最大受益者,仅万科、华润、龙湖等深耕成都的规模房企有所斩获

  01

  超七成地块触及最高限价竞争激烈

  平均自持比例近20%

  6月11日,成都首轮集中供地结束。此次供应40宗含宅地块全部成交,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,约占2020年总供应量20%,共计成交354.9亿元,平均楼板价12958元/平方米,平均溢价率为7%。

  就成都五天的集中出让来看,房企参与积极性高、土拍竞争十分激烈。

  第一,超七成地块触及最高限价,竞拍热度可见一斑。成都首次集中供应的 40 宗土地均采取“限房价、定品质、竞地价”,并“设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销售均价+配建并自持固定体量租赁住房+设置土地最高限价+续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”方式进行拍卖。

  第二,平均自持租赁住房比例近20%,远高于此前平均水平,并有5宗地需要现房销售。各区域差异显著,主城区如高新区、成华、青阳、金牛等自持租赁住房比例在20%以上,而近郊的天府新区占比更是超过30%,相较之下,郊区土拍较为温和。

成都首轮集中土拍地房比近0.7

  02

  地价房价比接近0.7

  盈利空间压缩之下更考验房企运营能力

  由于本次成都设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销售均价,考虑到部分地块仍有精装溢价空间, 因此实际每块地均有明确的最高销售价格。

  对比可售楼板价来看,除去人才公寓地块,平均地价房价比接近0.7,房企盈利空间大幅缩小,部分热门地块地房比更是接近0.9。投资窗口期缩短之下,一次性供应大量土地并未能减缓竞争激烈程度,竞自持租赁住房比例更考验整体运营能力。

  主城区中高新、成华、青羊、金牛房地比达0.8以上。其中成华区两宗地由电建+德商联合所获,考虑到国企的运营能力以及合作开发资金压力较小的情况,盈利空间仍在。远郊区域青白江、新津等区域,虽然部分地块以最高限价成交,但整体楼板价较低,房地比低至0.5以下。

成都首轮集中土拍地房比近0.7

  03

  本土国企、民企竞得半数地块

  规模房企“反常态”保持谨慎

  纵观成都首次集中出让,称得上是“群雄逐鹿”,40宗地吸引了大批在成都或者四川有项目品牌房企参与。最终,本土中小房企、国企收获最大,全国化规模房企却一反常态,表现的相对谨慎。

  5天拍地中,最大收获者是电建、德商、人居。三者均通过联合拿地的方式在成都竞得4宗地。其中德商、人居作为本土房企的佼佼者,有效补充土储也为下半年供应蓄力做好准备。而电建作为央企,布局核心二线的同时深耕中西部城市,此次成都拿地“质、量”具佳,积极补仓有利于其进一步打开成渝城市群市场。同时,这也是在济南之后,电建第二次在集中供地中出手拿地。

  整体来看,成都首轮集中供地在“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”。

  第一,本土国企、民企优势较大,共计竞得21块地,占所有地块的一半。其中德商、人居等收获颇丰。尤其是德商、人居分别位列1-5月成都市流量榜TOP10,土储充裕叠加补仓积极,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  由于成都绝大部分地块竞自持租赁住房比例较高,因此本土房企“出手阔绰”也在情理之中,毕竟地缘优势、资金、人脉均占优的情况下,运营操作空间更加大。

  第二,与此前多城土拍中规模房企“一马当先”不同的是,规模房企中仅万科、龙湖、华润等成都“老玩家”有所斩获,且多数成交地块位于主城区。30强房企在成都共竞得11宗地,其中10强房企只有万科竞得2宗地块、华润拿下1宗地块。究其原因,竞争激烈之下,高自持比例也让部分房企望而却步,对于已经深耕成都多年的规模房企而言,多盘联动、管理集中是其优势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成都大批量供地也给外来房企进驻的机会,例如源昌、卓尔通过本次土拍首进成都,但从拿地位置上看,只能通过远郊逐步渗入。

成都首轮集中土拍地房比近0.7

版权所有 ©2006-2012 江苏南房房产集团有限公司 苏ICP备05060728号
二维码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