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本站 | 设为首页
行业动态

规划|省际协同发展成果显著 南京都市圈GDP占全国4%

日期:2021/4/16 9:12:00  阅读:398次

近日江苏省政府、安徽省政府联合印发了《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》,以特大城市南京为中心、综合交通廊道为基础、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为纽带的城镇化空间形态。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、镇江、扬州、淮安、芜湖、马鞍山、滁州、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。


都市圈GDP占全国4%

  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:

  江苏省南京市,

  镇江市京口区、润州区、丹徒区和句容市,

  扬州市广陵区、邗江区、江都区和仪征市,

  淮安市盱眙县,

  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、弋江区、鸠江区,

  马鞍山市花山区、雨山区、博望区、和县和当涂县,

  滁州市琅琊区、南谯区、来安县和天长市,

  宣城市宣州区,

  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


  南京都市圈经济水平占全国经济总量4%

  全国已经形成了多个以一二线城市为中心,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都市圈。仅长三角区域就包含了上海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、苏锡常都市圈、杭州都市圈、宁波都市圈、合肥都市圈6个成型都市圈。

  相较于北上广深引领的四大都市圈,南京都市圈4的同城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稍显薄弱,但是相对于其他都市圈,南京都市圈是第五大都市圈最有利的竞争者。

  2019年南京都市圈区域GDP约4万亿元,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%。其中核心城市南京以14030亿元稳居第一位,扬州、镇江位列二三名。都市圈城市中芜湖、滁州、马鞍山经济总量均位于安徽省前列。


  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稳步推进

  随着都市圈同城化推进,南京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。充分发挥南京科学技术研究和各城市产业发展优势,围绕信息技术、汽车、智能装备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现代农业等产业,构建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体的全流程创新链。

  以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分工为导向,细化都市圈各市产业承接和优化调整目录,加快形成错位分工、交叉渗透、跨界融合的都市圈产业生态系统,保障都市圈产业链完整性和供应链安全性。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,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高端化,协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。

  滁州——“一园三城”对接江北新区产业转移

  滁州以“一园三城”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依托,形成对接江北新区主要对接平台。

  其中南京接壤的南谯区打造南谯教创城,主要承接南京智能电网设备制造、高端制冷制造、新材料主导产业地位,并结合江北新区新材料研发化工新材料低碳、绿色、无害的下游涂料产业,目前已经有中科院长春光机所(两弹一星、载人航天等研究所)、中关村、华为、西交大、中财大、南工大、利维能电池、梦之翼无人机等知名校企入驻,是南京和滁州政府大力发展的区域。

  在来安县打造汊河科技新城,全面承接南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转移,并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。盛世高科、瑞发轨道、隆建泰多个企业已经从江北新区转移至汊河科技新城。

  扬州——紧盯南京“4+4+1”主导产业体系

  仪征紧盯南京“4+4+1”主导产业体系,主动承接产业转移,加强汽车及零部件、先进制造业、新材料、软件信息、现代物流、文旅文创等产业规模效益,着力打造宁镇扬一体化融合示范区。龙潭长江大桥建成后,将更加方便各类经济要素流动,有利于仪征市承接南京产业转移,促进仪征市经济社会发展,推动融入南京都市圈。


  淮安——打造宁淮合作特别区

  宁淮特别合作区位于盱眙县东南部,距南京市区85公里,其发展的形态是产业小镇,将按照产城融合的方式推动建设,产业方向是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,将引进实体项目,以产促城,以城兴产。


  随着南京经济快速发展,辐射周边,南京都市圈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的重要经济体。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苏南、苏中、苏北,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、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。

版权所有 ©2006-2012 江苏南房房产集团有限公司 苏ICP备05060728号
二维码
联系我们